2012年县委党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党校的指导下,按照“围绕工作目标创先争优,突出阵地作用务实求效,竭力创新提高工作水平,立足有为赢得更好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打造红色学府,建设和谐校园”的发展方向,高起点治校、高标准施教、高要求管理,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党校各项工作上了新台阶。
一、主要工作成绩
1、干部教育培训有新成效。一是归口培训管理,扩大了培训规模。年初,县委组织部制订《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形成了党校办班的规律性、稳定性,实现了全员培训、按需培训的有效结合。全年共举办培训班24期,培训学员3050人,其中计划内培训班14期,培训学员1981人,计划外培训班10期,培训学员1069人。超额完成了培训工作任务。二是严抓教学质量,增强了培训实效。今年,党校制定了“三集体一评议”的教学制度,做到每一个新课题必须经过集体备课、集体说课、集体听课、学员评议等环节,凝聚团队智慧,培养精品课题,实现资源共享,桌面演练和课堂施教相结合,全提高教学能力。全年共推出了16个既富于时代气息,又贴近干部实际的优秀专题课,课题更新率在35%以上,教学质量测评优良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在全市党校系统教学竞赛中,再次荣获二等奖,保持了党校教学在全市县级党校的领先地位。
2、科研咨政有新突破。确立了“为党委政府决策咨政服务”的科研主攻方向。一是组织了大量调研活动,围绕“岳阳县园区建设”课题,调研组深入我县各园区,并赴长沙、浏阳等地先进园区学习经验,围绕“铁山水资源保护”课题,调研组深入库区各乡镇,进村入户,走访调查,座谈了8家相关县直单位,有序的调研为科研准备了第一手鲜活材料,实现科研质量上得去,科研方式沉下去的目标。二是形成了一批科研成果,全年共完成5篇调研报告、8篇理论文章,并出版了《谈今论道》、《论提升新时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两部专著,开创看党校科研新领域,实现了党校无专著的零突破。三是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为搭建咨政服务平台,党校自办校刊,今年共办了4期《学习与思考》,校刊的创办,标志着科研工作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县委、县政府政府对党校科研工作相当肯定,有很多好的建议被县委、县政府采纳。“铁山水资源保护”课题成果作为全县政协会议上的建言,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并先后在《民本岳阳》、《巴陵通讯》等刊物发表。此外“岳阳县园区建设”课题成果被县办刊物《领导参阅》采纳,并在《岳阳论坛》及岳阳县政府门户网上发表,“岳阳县新型城镇化建设”课题成果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上发表。
3、办学条件有新改善。一是落实了干部培训经费,年初,我们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将《条例》规定的三项经费80万元纳入财政预算,并有稳定的增长率,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我县干部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二是改善了后勤服务条件,8月份,投入5万元美化硬化了宿舍楼周边环境;11月,投入8万元全面升级改造党校食堂,进一步优化了学员食宿条件。三是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5月份,投入2万元立起了“实事求是”石质标牌,营造了具有党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12月份,投入5万元添置了报告厅外墙电子显示屏和办公楼电子显示屏,进一步完善了校园文化宣传载体。
4、服务中心工作有新贡献。一是做好报告厅会务接待,服务全县工作大局。进一步细化了报告厅管理制度,提高会务服务标准,全年共承接各类型会务130余场次,展示了我县会务工作形象。二是组织专题宣讲,服务全县中心工作。为推进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我校义务宣讲小分队对全县居民进行了全覆盖宣讲;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活动中,我校举办2期科级干部专题班,在校外宣讲10余场次,将我县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宣讲工作推向高潮。我们还深入到洞庭湖渔民中宣讲,在全省引起了强烈反响。三是深入开展“四定四带头”等中心工作。我校班子成员30余次深入甘田乡联系村办实事,积极帮助修整或新建两个村部,处险山塘水库一次,服务联系村清洁建园建设,并送去慰问金共2万余元。党校发挥优势资源为全县中心工作作出了新的贡献。
二、基本经验和做法
1、坚持“党校姓党”,明确办学方向。“党校姓党”是对党校的性质和职能作用的准确定位,党校只有突出教“党”学“党”,才能真正发挥其阵地和熔炉作用。一是体现在办学宗旨上,始终把党校作为培训党员干部的阵地,学习宣传科学理论的阵地,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二是体现在教学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既要积极探索,又要遵守党的纪律,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党校教师,一定要讲政治、讲党性、讲形象,在宣讲中一定要紧扣报告原文,讲透精神实质,而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任意发挥,更不能曲解精神、背离原则。要真正做到解读报告不走调,宣讲精神不变味,始终绷紧“党校姓党”这根弦,始终保证正确的办学方向。
2、坚持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有为赢得有位。一是突出阵地作用,坚持“巩固主体班、挖掘计内班,搞活部门班”的办班思路,主动为乡镇、部门进行“菜单”式培训,延伸培训触角,扩大培训规模,树立“质量立校”工作理念,极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成品牌,努力把党校打造成全县党员干部理论武装的课堂,党性锻炼的熔炉,提高素质的平台。二是突出思想库作用,利用党校优势教研资源,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广泛开展决策咨询服务,积极向县委政府建言献策,提供有价值、有分量的科研成果。以“有为”赢得地位、树立形象、争取重视。
3、坚持从严治校,全面优化内部管理。一是坚持用制度管校。科学制订了各项工作制度,以制度来厘清岗位职责,切实做到了以制度管事,将党校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提升工作业绩。二是建设“三型”机关。通过“学习型、效能型、和谐型”机关建设,进一步改善党校工作作风,提振党校人精神状态。全年政治学习24次,中心组学习8次,并通过组织调研、进修,发放购书卡等方式全方位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不断学习、提高中增强执行力和工作效率,营造和谐氛围。三是加强学员管理。学风建设事关干部教育培训效果,事关党校形象。进一步落实《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细则》和《主体培训班学员百分制考核办法》,量化细化学员考核标准,同时推行《干部教育登记证书》制度,将干部学习培训情况作为干部考核、使用的重要依据,并与单位年度党政管理绩效评估考核挂钩,收到了“管得住、管得严、管得好”的良好效果。
4、坚持人才强校,大力加强师资建设。一是加大教师培训进修力度,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教师到知名高校和上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学习进修,校长姜天抗在清华大学进修一周,纪检组长张爱斌在市委党校进修两个月,全体教师分批次到省委党校参加培训,并通过实地调研、跟班学习等途径,促进教师成长成才,一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二是注重教师在教学科研中自我提升。在实际工作中磨练提升能力,是党校教师成长的一条宝贵经验。目前形成了两个提升教师能力的平台,一个是以“三集体一评议”为平台,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贯穿于集体备课、集体说课、集体听课和学员评议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另一个是以《学习与思考》平台,要求每一季度出一期有分量的调研报告或理论文章,提升教师调查研究的的素养,增强科研能力。
三、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硬件建设尚有差距。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我校学员宿舍楼房间少、容量小、床位严重不足,且设施简陋,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会务和培训的需要。二是教学力量相对不稳。党校很难吸引各方面优秀人才,引进来的高素质人才也很难留住,导致党校教师队伍缺少新鲜血液,缺少多岗位历练,提升教学水平难度加大,优势教学力量难以保证。三是队伍建设比较滞后。2008年11月我校已通过中专体制评估验收,但四个科室负责人的政治待遇至今尚未解决,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干事的热情,影响了党校工作。四是党校经费的困难导致教学设施、手段跟不上新时期培训干部的要求,以致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教学、异地教学难以进行,从而影响教学品牌的打造。
党校正处在提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党校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守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把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全县党员干部,作为党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科学发展、富民强县”提供智力保障,推进党校工作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