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光无限好,繁花似锦慰学人。为了让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更好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4月9日下午,中共岳阳党校2019年春季处干班40多名学员、老师奔赴临湘市,进工厂、入车间、访社区、接地气、谋发展,让以往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顿时活泼生动起来。
调研期间,学员们先后来到羊楼司镇竹艺创业园、十三村、龙窖山瑶乡情旅游一期工程现场参观调研。作为“湘北重镇”,羊楼司镇地处长江之滨、湘鄂两省交界的特殊位置,多年前作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被寄予厚望。近年来,该镇刮起了一场“小楠竹撑起大产业”的升级风暴,目前竹艺创业园入驻竹木加工企业600余家,产品涵盖竹家居、竹建材、竹工艺品6大系列480余种。其中,竹床、竹椅等小家具占了全国8成多的市场份额,竹产业年产值达30多亿元。“中国竹器之乡”羊楼司镇,正唱响生态产业经,成为湖南特色产业小镇建设的“排头兵”。学员们走进湖南竹海炭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参观生产线,与企业负责人、一线工人交流,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千军易得,一“酱”难求。在十三村,作为“舌尖上的非遗”十三村香菇酱,其巨大的地下窖城20000多个酱坛的恢宏气势让学员们大饱眼福,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留影。湖南十三村香菇酱由全囯道德模范、全囯劳动模范李囯武十几年坚守“良心”打造,以自然发酵、自然储存、自然生香的生产方式,成为湖南省地方特色产品的代表,先后获“湖南省老字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制作技艺早在2009年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于十三村以道德文化成就健康安全的舌尖美味的独特经营模式与经验,学员们纷纷表示在发展岳阳各地的特色产业时值得特别借鉴。
在龙窖山瑶乡情旅游一期工程现场,学员们在欣赏美丽神奇的瑶乡风情后,也对后阶段如何进一步做好瑶乡风情游这篇大文章提出了各种真知灼见。大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当务之急是抢救性搜集、整理、传承古瑶和民俗文化遗留的民俗、民风、山歌、传说故事等非物质文化,做好龙窖山千家峒瑶族历史文化遗址、遗迹、遗物的挖掘、保护工作,切忌搞大规模的人造风景工程;同时要利用互联网、微信、电商等现代营销方式,全方位推介龙窖山瑶族“千家峒”,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避免陷入千人一面的窘境。
(处干班 陶海音)